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发展县域经济,创造县域居民高品质生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在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日前召开的省委县域经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充分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的指导思想,鲜明指出了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根本落脚点,顺应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经济处于富民、安民的第一线,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省86个县市,居住着71%的常住人口、创造了54%的经济总量,县域的地位和分量一眼可见。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幸福美好的生活,极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抓实县域经济这个基础,强县富民,夯基垒土。
发展是第一要务,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牛鼻子”。离开了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省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涌现出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市、醴陵市等在全国都叫得响的经济强县。长沙县工程机械、浏阳烟花爆竹、醴陵陶瓷、双峰农机、邵东小五金、衡东土菜、安化黑茶、凤凰文旅等一批主导产业脱颖而出。进一步激发活力和潜能,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民生保障才能底气更足、实力更强。
县域经济的本质是“民生经济”。推进新型城镇化,县城是承载劳动力转移和农民进城落户的主阵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应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首选。这些年,安化黑茶异军突起,不仅创造出规模达230亿元的综合年产值,还带动了当地10万多群众成功脱贫。衡东县内外的1100余家土菜餐饮店,带动就业12万人,凸显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实现乡村振兴,归根究底是要通过发展解决农民的收入问题,加大对这些产业扶持力度,开展面向农民工特别是困难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支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县域居民的“饭碗”就会越来越多,生活才能越过越好。
县域经济,说到底就是民营经济。在我省,民营经济贡献着全省70%以上的GDP、60%以上的税收、90%以上的城镇劳动力就业。发展县域经济,尤其应该重视发展民营经济,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善待投资者、厚待企业家,让民营企业家敢闯、敢干、敢投,营造既有顶天立地又有铺天盖地的民营经济发展欣欣向荣的新景象。
生态环境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高品质生活,不仅仅体现在收入上,更体现在呼吸新鲜的空气、看得见青山绿水。这些年,尽管不断进行环境问题整改,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一些县域重金属污染、尾矿库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依然突出,还需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绿色低碳转型是从根本上优化生态环境的必由之路。应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壮大绿色环保产业。一些县市积极发展农家乐、特色民宿和乡村旅游,做大做强县域旅游产业,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通道,把“山上的叶子”转化成“手里的票子”,这些成功的探索值得其他地方借鉴。
当前,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环境、条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次会议,就是一次高质量发展的再动员。各地必须以准确识变的战略眼光、科学应变的发展思路、主动求变的工作作风,直面县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锚定“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树立崇尚实干、鼓励担当的鲜明导向,推动县域经济赢得新发展、跃上新台阶。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