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代代传——十年来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之五
红色,是湖南最鲜明的底色。奔流不息的湘江水,孕育滋养着这片伟人故里、将帅之乡、革命摇篮。
“讲到湖南在百年党史中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用了两句话:第一句是‘十步之内,必有芳草’。第二句是‘寸土千滴红军血,一步一尊英雄躯’。”8月5日,在中共湖南省委“中国这十年·湖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省委书记张庆伟深情地说,今天的三湘大地,遍布着革命先烈的红色足迹,宛若一座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
红色潇湘,薪火相传。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牢记嘱托,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担负起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任务,充分挖掘红色资源“富矿”,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赓续红色血脉,汲取红色力量,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保护革命文物,打造湖南“红色资源库”
暑期,红色旅游不断升温。7月,位于长沙县金井镇金井社区的刘英故居经过修缮后,正式对外免费开放,成为又一红色旅游“打卡点”。
湖南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红色热土,在21.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留下了极为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每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文物旧址、红色旅游景点,宛若一部历史教科书、一个信仰熔铸点、一座红色基因库。
2021年6月18日,韶山火车站,韶山至井冈山红色专列上,首批乘坐的旅客高兴地向窗外挥舞着党旗。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立亮 摄
目前,湖南有省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2个,其中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38个,数量位居全国各省市第一。全省查明登记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单位230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革命文物保护单位59处,省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438处,革命文物资源总量和重要资源数量均位居全国前列。
10年来,加大挖掘、抢救、保护力度,让红色遗存焕发新活力,湖南一直在行动。
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将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省委主要领导多次深入革命历史类纪念馆、湘籍革命家军事家故居、红色旅游地等调研指导,省委常委会会议多次研究部署,对加强全省红色资源保护、管理、利用等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省政府与国家文物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我省先后印发《关于加强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遗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湖南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202022年)实施方案》等文件,编制《县市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湖南段)建设保护建议规划》,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做好顶层设计。
2021年10月1日,《湖南省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条例》正式施行,使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这是湖南首部关于该领域的地方性法规,该项立法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新建湖南抗日战争纪念馆等一批场馆,刘少奇、胡耀邦、任弼时、彭德怀和平江起义纪念馆等一批纪念设施完成升级改造,“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和陈树湘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室等一批红色教育基地完成提质改造……各地实施抢救性修复、预防性保护、数字化运用,一座座革命场馆,既是观众瞻仰、体验和旅游的场所,也是集多种功能为一体、开放式的革命文化园区。
挖掘红色故事,根植红色基因
中国妇女运动的杰出领袖向警予,不做“大小姐”,要做“革命人”;39岁英勇就义的邓中夏,“骨头就算是被烧成灰,也是共产党人”;用生命捍卫电台的李白,“革命即将成功,我无论生或死,总觉得非常愉快和欣慰”……
7月1日,湖南省档案馆、湖南日报社联合推出10集微纪录片《血色潇湘》,讲述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毛泽民、邓中夏等湘籍革命英烈的故事,带领观众打开尘封的历史档案,解读红色湖南的精神密码,引发广泛关注。
红色资源,是开展红色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鲜活教材。纵观百年党史,湖湘英雄灿若星河,在革命年代,走出了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等一批彪炳千秋的老一辈革命家。进入新时代,又涌现出“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七一勋章”获得者艾爱国、“为民书记”郑培民、“时代楷模”黄诗燕、余元君等一批享誉全国的重大典型。这些,都为讲好红色故事奠定了坚实基础。
依托红色资源优势,省委宣传部持续打造“潇湘红色故事汇”品牌活动,从开展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形象展示大赛,到组建红色故事宣讲团,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集中宣讲,从面向中小学生开展思政小课宣讲,到面向大学生开展红色故事讲述大赛,将革命先烈英勇事迹转化为培育时代新人的生动教材。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