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故事丨对口援藏三十年,少年洛旦的“心”生
2012年的9月12日,3岁11月大的洛旦被父亲牵着来到湖南省儿童医院,满是好奇与懵懂的眼神之下,弥漫着先天性心脏病的阴霾。
彼时,在高寒缺氧的西藏地区,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达到了12‰~14‰,儿童先心病发病率明显高于低海拔地区。
这一年的7月,湖南省儿童医院等三家医院参与到湖南省委、省政府发起的援藏“双百工程”(每年帮助解决100名西藏籍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免费救治100名先天性心脏病儿童),为一批批像洛旦这样的孩子带来希望。
作为首批来到湖南接受治疗的孩子之一,小洛旦坐了50小时的火车,开启一段跨越3000多公里的地理空间、3000多米的海拔落差的“心灵奇旅”,而旅程的“勋章”是一颗健康跳动的心脏。
12年后的9月25日,我们在西藏山南市职业技术学院见到了这位16岁的山南少年。
在课堂上弹奏“扎木聂”、在学校运动会上摘得奖牌、帮助家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与农活……健康成长的少年如同高原上闪耀的光芒,也是映射时代力量最温暖的落笔。
洛旦在蓝天白云之下自由地奔跑啊、跳跃啊,如同湘藏情缘的一个生动侧写。而湖南与山南的缘分,开始于1994年。
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作出“对口援藏、分片负责、定期轮换”的重大决策。
这一年洞庭湖之南与念青唐古拉山脉之南的故事开始起笔。30年来,湖南累计援助资金和物资设备27.01亿元、实施项目536个。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与全国对口援藏30周年耀眼的交汇之年。9月底,我们跨越山川河流,从一片大湖奔赴一座大山重访少年洛旦,用镜头捕捉高原上鲜活蓬勃的生命,摩挲湖南对口援藏30年的脉动。
2012年9月12日,3岁11个月大的洛旦跟随父亲来到了湖南省儿童医院。他紧攥着父亲的右手,一双懵懂的大眼睛好奇地四处张望。与洛旦不同,父亲却是一脸的紧张与担忧,因为这并不是一次闲适旅途,而是对洛旦生死攸关的“救心”之行。
两天后,小洛旦接受心脏介入手术。即将进入手术室时,他泛着泪光用稚嫩声音说道:“我要爸爸抱。”言语神情中,满是对父亲的眷念与依赖。
手术中,湖南省儿童医院心脏中心的陈智教授团队娴熟地通过一根2毫米粗的脉管用“蘑菇伞”封堵住小洛旦心脏上的缺口。
9月22日,术后8天后,小洛旦和其他孩子一同返家。洛旦的父亲拿出早早准备好的“山南感谢湖南人民”的标语,隔着火车车窗道别。
2024年9月25日,手术12年后,我们在西藏山南市职业技术学院见到了就读于保育专业的16岁少年洛旦,彼时懵懂的孩童长成了身高一米八的青葱少年。此时,他正在手工课上开心地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折纸作品。
课间,洛旦向同学表演自己的倒立技能,他矫健地翻越、旋转、跳动,与普通孩子无异。
午休前的自由活动,洛旦和伙伴们玩闹地挤作一团。他们在阳光下嬉笑着、闲聊着,心里是说不完的高兴事,像高原上如精灵般自由奔跑的藏羚羊。
热情又带着一丝腼腆的藏族少年洛旦,是同学们的“开心果”。蓝天白云之下,少年的笑容比太阳还要耀眼。
从小学便开始寄宿的洛旦早已习惯了集体生活,他熟练地整理床铺、打扫宿舍,学会了如何照料自己和关心他人。
每周,学校都会在晚自习时间为保育班的同学安排两节传统文化课程。在课堂上,洛旦与同学们一起弹奏着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弹弦乐器——扎木聂,教室内飘动着古老的藏族音符。
洛旦出生的地方,是在距离县城20分钟车程的桑日县桑日镇比巴村,一个冈底斯山南麓、雅鲁藏布江边被群山温柔环抱的宁静小山村。
爱好体育的洛旦多次参加学校运动会的铅球、标枪等项目并获奖。挂着奖牌、得胜归来时,洛旦骄傲地向妈妈展示斩获的运动奖牌,妈妈则一脸笑意地对儿子竖起大拇指。
驻扎在桑日县的湖南援藏医疗队会定期下乡入户巡诊,这天,医务人员来为洛旦检查身体,心脏听诊没有杂音,术后恢复良好,心脏健康地跳动着。
在收割完的青稞地里,洛旦和妈妈一起劳作,铁锹起落、田垄翻开、肥料埋下,盼着来年能有一个丰收。洛旦的父亲在贡嘎务工,作为家中小男子汉,洛旦总会在放假回家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和农活。
当地学校只能读到小学四年级,比洛旦小3岁的弟弟得去山南市三小寄宿读六年级。每次放假回家,村里各个角落都留下了两兄弟玩闹的身影。
高山脚下的草甸,是村里人快乐的“林卡”。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一家人会出门遛狗晒太阳,惬意自在。洛旦和弟弟打闹着,母亲在一旁微笑地看着,构成一幅无比温暖的景象。
转眼假期结束,又到了去市里上学的日子。77岁的奶奶泛红的眼角中满是不舍,用两只手紧紧地握着洛旦,家中的两只小狗在脚边打转。
返校的路上,洛旦望着车窗外飞速移动的高山,眼神中满是对未来的无限憧憬。窗外的光打在他的脸上,留下一抹温暖的黄色,少年向往更广阔的天空,像高原上能飞越喜马拉雅山的斑头雁一样。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