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省:湖南开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一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将教育置于战略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彰显了国家领导人立足新时代、着眼新征程而作出的重大部署,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擘画了宏伟蓝图。中共湖南省委结合省情,在中国共产党湖南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共湖南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的决定》(以下简称省委《决定》),就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加快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系统的谋划,是中央精神在三湘大地的创造性落实,对于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湖南新篇章具有关键意义。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教育始终是国家兴衰、社会进步的关键变量。一个国家是否实现现代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教育、科技、人才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中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必须高度重视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努力建设教育强国。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选择。
当前,湖南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改革攻坚期和机遇叠加期,迫切需要教育为优势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突破、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近年来,湖南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综合实力居中部地区前列。对标新时代新征程对教育的新要求,对照全国教育现代化整体布局,湖南教育发展还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
高等教育湖南虽已进入普及化阶段,但研究生教育还比较薄弱。教育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湖南研究生教育规模为12.36万人,而同期北京高达45.5万人,上海也达25.84万人,湖南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在高校学科专业布局上,还不能很好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据统计,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比重已达33.6%,但相关专业在工科专业布局中所占比重相对不足,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在湖南这样一个农业大省,农林类专业在许多高校并非优先发展对象,一些高校热衷于追逐更“高大上”的专业,优势特色有待进一步彰显。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2020年湖南大学和中南大学的技术转让合同金额分别位居全国高校的第15位和第19位,与北京、上海等科创强省还存在较大差距。此外,湖南教育发展还存在明显的区域、城乡和校际差距,优质教育资源分布还不够均衡。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民群众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期盼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要破解湖南教育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省委审时度势,科学谋划,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为新时代湖南教育改革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
针对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省委提出“分类推进高校改革,构建高等院校及其学科设置调整优化机制”,强调要紧密对接区域战略布局和产业发展需要,为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这充分体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念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创新运用。同时,省委部署实施“产业急需紧缺学科专业发展计划”,在专项投入、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有力倾斜,目的就是集中力量突破高校学科专业建设的“卡脖子”难题,大幅提升高校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这一计划的推出,可谓恰逢其时,直击要害,对于加快构建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针对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省委提出“推进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试点”,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省级层面在资源配置、统筹协调、制度创新等方面的引领带动作用,破除城乡、区域、校际壁垒,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与湖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一改革举措凸显了系统思维,通过顶层设计破解职业教育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对于推动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融通、协调发展的现代职教格局将发挥关键作用。
在基础教育领域,省委强调“加快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全面落实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机制”,从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织密织牢教师队伍建设“基本盘”等维度给出了硬招实招,为破解教育公平“最后一公里”问题开出了有效药方。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省委《决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完善立德树人机制,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提供了落实“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要求的有力抓手。
纵观省委《决定》,既立足新时代湖南发展的战略全局,又聚焦教育自身改革发展的关键环节,既体现全局性、系统性和战略性,又体现问题导向、创新导向。建设教育强省,既是对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的迫切需要,也是对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的更高期待的积极回应。前景令人向往,任务催人奋进。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